钟孺乾:我注意到你的一个说法:“形体为笔墨服务”。好多人也许会以为你说反了,长期以来,“笔墨为造型服务”已成定论,(连主张“笔墨等于零”的吴冠中都把为造型服务作为前提),你何出此言?
樊枫:没错,形体要为笔墨服务是我的实践体会。我觉得笔墨为形体服务是水墨的初级阶段,形体为笔墨服务才能进入真正的高境。
钟孺乾:赞同。
【我在《绘画迹象论》一书中谈到某种抽象绘画特征时,有“迹大于象”的描述;其实,水墨画到高级境界时正是这种意向。抑制“象”而突显“迹”,乃出于两个考量:一是将笔墨用于“造型”(请注意:“造型”作为西方古典艺术用语的写实基因)不是不好,而是不妙。何谓妙?神韵是妙,逸趣是妙,学养是妙,意蕴是妙。所以水墨画不仅不写实,而且反写实,重在“写虚”,认为在具体物象面前一步一趋,累累乎若辕下之驹,就失去了水墨的第一特征——气韵生动。一般的“写实造型”是个基础,以此为目标是个低标准,隐象于迹,才能妙造自然,更进一步,“失于自然而后神” (董其昌:《画旨》)。二是水墨重视以书法为依旁的痕迹质量和文化内涵。樊枫在处置这些原材料的时候,意识的重点完全不在形象的相似程度,而在于如何更贯气,更畅神,更能一气呵成获得理想的画面。他的收获很明显,在同类题材的水墨画中,樊枫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个难题:以笔墨如意地表现建筑。以往一直作为工笔题材和山水点缀的建筑,由于其直线结构难于与一波三折的书写方式有效契合,而成为一个棘手的课题,即使在一些大家那里也未能摆脱生硬与刻板。樊枫以接近花鸟画的没骨写意手法,找到了与笔墨亲和而又能为感受所认同的城市题材水墨画。不板、不滞、不结,不事推究,从容写来,“眼前无非生机”。能够把有限的形体(象)融于气象万千的笔墨(迹)之中,始可以谈意象,见胸襟。】
樊枫:我画城市水墨画不写生,也不靠照片,但凭记忆,只求大的印象和感受。
钟孺乾:这要本事。我看你的一些城市风景,局势浑然,而景物历历,还以为你像许多人一样,画案上摆满了照片哩。
樊枫:我习惯于这样画,在城市长大,现在又天天开车看景,背得下来。
【如今画家不靠照片的极少;同时又不写生,画出来还与实景相近,听起来有点玄,但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取象之道。古人即使写生,也无非是饱览沃看,归来写其大意,所以中国画的“心象”之说,强调象的主体因素,从取象之初就开始。水墨画起于记忆与素养的投射,带动后续的一系列程序,平时储象于胸,画时一呼百应,这时的“象”只是印象的择取和重组——这也是石涛所谓“一画”论的基础。主体处于什么状态中,就有什么样的迹象,进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风格和境界。依照画家的风格和工作状态,依次有五种表达手法:作、描、绘、画、写。所谓作,指制作痕迹,是绘画的初始手段;描,模拟物象,拘与形似;绘,填色敷彩,不出轮廓;画,依形类象,自在有序;写,超以象外,放笔直取。当代水墨画,出于表达的需要,五法并用也无不可;而樊枫似乎有一种坚持,蓄意使自己的画游走于理性与感性之间,即画与写之间。用传统品鉴话语来说,他希望把“能品”的功力与“逸品”的格调相结合。画院的水墨画家大都有这样的目标吧?希望能画出有意味的精品来。而樊枫在这一点上达到了游刃有余的程度,相当突出。】
钟孺乾:作画重在表达,有美饰,有教化,有观念,有境界,你偏重什么?
樊枫:送全国美展的画,我偏重教化,且为精品;自由表现的画,我偏重观念。
【关于水墨精品,是一个专业化的话题,作为画院的在职画家兼美术馆馆长,理当长于此道。.至于观念,这是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口头禅,不过樊枫的观念却并不像“后现代”那样玄奥。他关注环境,对于城市的拥挤和不洁以及快节奏生活的促迫,有感于心。所以在他的城市水墨画里感觉不到文人画的雅趣和空灵,往往密密麻麻满满当当,所谓“气韵”犹如从喘息中露出。他说,“我把城市当垃圾来画”,他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表达了上述观念(感受);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垂直平行线为基调的水墨语言隔阂。模模糊糊地混乱一团,正应和着黄宾虹“黑团团,墨团团,墨团团里天地宽”的见解。所不同的是,黄宾虹所求者是境界,樊枫有对现世的警谕,故重观念。不过,如何解决贴近现实的观念与注重超越的水墨的矛盾,或许还要费些心力。我的看法是,除非观念能够达到特有的境界,水墨画才不至于舍长取短。】
钟孺乾:我有个感觉,“城市水墨”近年来之所以备受钟爱,也许存在着比人们常常说到的更深刻的缘由。城市的美好与缺憾,成功与舛错,其实是当代人现状和命运的投影。因为城市在不断被“改造”和“转型”,人又何尝不是!大势之下,顺应和持守都难,但要留下我们的心迹,也为水墨的未来计,值得投入。
樊枫:让我们努力。
2011.5.20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