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唐】 钱起
无双锦帐郎,绝境有林塘。
鹤静疏群羽,蓬开失众芳。
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日晚催归骑,钟声下夕阳。
作品欣赏(图片可点击放大观看)
青山看不厌
纸本水墨
35×70cm
2006年
青山依旧
纸本水墨
36×46cm
2011年
云间青山淡
纸本水墨
68×70cm
2014年
青山畅神
纸本水墨
68×34cm
2015年
(手机逆时针旋转90°观看完整作品图)
青山欲共高人语
纸本水墨
41.5×153cm
2015年
往期链接:作品分享 |《青山欲共高人语》 手稿与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作推介
青山看不厌
纸本水墨
138×35cm
202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中国诗与中国画(节选)
文/钱钟书
诗、画传统里的标准分歧,有一个很好的例证。上文引过苏轼《王维、吴道子画》,那首诗还有一段话,就是董其昌论南宗画时引为权威性的结论的:“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就是说,以“画品”论,吴道子没有王维高。但是,比较起画风和诗风来,评论家把“画工”吴道子和“诗王”杜甫归在一类。换句话说,画品居次的吴道子的画风相当于最高的诗风,而诗品居首的杜甫的诗风相当于次高的画风。苏轼自己在《书吴道子画后》里,就以杜甫诗、韩愈文、颜真卿书、吴道子画相提并称。杨慎《升庵全集》卷六四又《外集》卷九四《画品》说:“吴道玄则杜甫。”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讲得更清楚:“读老杜入峡诸诗,苍凉幽迥,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的昔人谓摩诘‘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方之杜陵,未免一丘一壑。”苏轼《书吴道子画后》、《王定国诗叙》、《书唐氏六家书店》反复推杜甫为“古今诗人之首”,那是平常的正统见解。他的《书黄子思诗集后》却流露出异端情绪:“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而钟、王之法益微。至于诗亦然。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司空图诗文高妙,自列其诗之有得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苏轼论诗似乎到头来也倾向神韵派,和他论画很早就倾向南宗,标准渐渐合拢了。“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有远韵”,“有得文字之表”,和“维也得之于象外”,词意一致。全祖望看出苏轼对李、杜的不满,在《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六《春凫集序》里唤起大家注意,还补充说:“自唐以还,昌黎、东野、玉川、浪仙、昌谷,以暨宋之东坡、山谷、诚斋、东夫、放翁,其造诣深浅、成家大小不一,要皆李、杜之别也。”董其昌称南宗画“儿孙之盛”那句话,这里恰用得上,而神韵派诗相形之下只能象他说北宗所谓“微”了。
对一个和自己的风格绝然不同或相反的作家,爱好而不漠视,仰企而不扬弃,象苏轼对司空图的倾倒,文学史上不乏这类特殊的事。例如白居易向往李商隐(参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六引《蔡宽夫诗话》),陆游向往梅尧臣,或哥德向往斯宾诺沙,波德莱尔向往雨果、巴尔扎克。古希腊人说:“狐狸多才多艺,刺猬只会一件看家本领”[34];当代一位思想史家把天才分为两个类型,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属于狐狸型,而但丁、易卜生、陀思妥也夫斯基等属于刺猬型,托尔斯泰天生是狐狸,而心向着刺猬(Tolstoy was by nature a fox,but believed in being a hedgeog)。我们也不妨说,苏轼之于司空图,仿佛狐狸忻羡刺猬,而波德莱尔之于雨果,则颇似刺猬忻羡狐狸。歌德和柯勒立治都曾讲到这种现象,叶芝也亲切地描述了对“相反的自我”(the most unlike,being my anti-self)的追求;美学家还特地制定一条规律,叫什么“嗜好矛盾律”(Law of the Antinomy of Taste)。这“规律”的名称是够庄严响亮的,但代替不了解释。在莫里哀的有名笑剧里,有人问为什么鸦片使人睡眠,医生郑重地回答:“因为它有一种催眠促睡力”(une vertu dormitive)。说白居易“极喜”李商隐诗文,是由于“嗜好矛盾律”,仿佛说鸦片使人睡眠,是由于“催眠促睡力”。实际上都是偷懒省事,不作出真正的解释,而只赠送了一顶帽子,给与了一个封号甚至绰号。
总结起来,在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里,相当于南宗画风的诗不是诗中高品或正宗,而相当于神韵派诗风的画却是画中高品或正宗。旧诗和旧画的标准分歧是批评史里的事实。我们先得承认这个事实,然后寻找解释、鞭辟入里的解释,而不是举行授与空洞头衔的仪式。
来源:樊枫工作室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