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原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唐开元二十八年立县,以此地为婺水之源而名“婺源”。今属江西,处赣、浙、皖三省交接之地,东邻衢州,西毗景德,北枕黄山,南接三清,因山多地少,故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今日,我们便用四首诗词与四幅樊枫作品,带大家领略婺源风景。
题记:江西婺源沱川镇实地写生 余十二年前曾来此地 今重访並记也 公元二零一六年三月廿一日 樊枫题
沱川记象之老宅 纸本水墨 75X55cm 2016年
婺源道中
【宋】方岳
梦中绿遍谢家池,梦觉山村雪拥篱。
尽道春寒花未在,晓来开到野棠梨。
题记:余于丙申春组织武汉美术馆部分员工和美术馆艺术鉴评委员会专家等一行廿余人赴婺源沱川写生基地进行实地写生 恰逢春雨连绵 此帧作于沱川镇基地 时在二零一六年三月廿二日 樊枫
沱川记象之俯瞰图 纸本水墨 75X55cm 2016年
题婺源斋厅
【宋】许月卿六
浓淡烟云展画,浅深稿橹水挼蓝。
扁舟我欲春风里,鱼鸟依然旧所谙。
沱川记象之古树 纸本水墨 75X55cm 2016年
婺源溪行
【清代】吴颢
沿山一棹婺溪行,山色苍苍溪水清。
拟到黄州说风景,小茅篷底浪花声。
题记:沱川镇小景 时维丙申春余组织武汉美术馆部分员工並邀馆鉴专家委员等一行廿余人赴江西婺源沱川写生 恰逢春雨连绵 无奈于基地宾馆俯望该镇 作斯图与窗口下 时在公元二零一六年三月廿三日 樊枫题记
沱川记象之小景 纸本水墨 75X55cm 2016年
婺源县斋书事
【元代】卢挚
竹树映清晓,坐闻山鸟鸣。
瓶花香病骨,檐雨挟诗声。
客亦非馀子,春无负此生。
明朝余问俗,吟罢却须晴。
延伸阅读
婺源文化
婺源代表文化是徽文化,底蕴深厚,婺源的“徽剧”、“三雕”及“歙砚制作”等都被列为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婺源徽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清乾隆年间,(老)“庆昇”、“彩庆”、“同庆”、“大阳春”等徽班就先后在婺源搭班演出。嘉庆三年(1798年),当时为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回乡祭祖时,将其父曹文埴创立的“华廉”戏班改为“庆昇”班,并将该戏班带回婺源晓镛。此后陆续有20多个徽剧班社先后在婺源演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号称“京外四大徽班”的“庆升”、“阳春”、“同庆”、“彩庆”徽班。
“三雕”艺术主要附着于徽州“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石牌坊)身上,为砖、石、木三种民间雕刻艺术的总称。婺源“三雕”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源于唐代,明清时期达于鼎盛。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主要有四:一是徽商的兴盛;二是徽州文风鼎盛;三是封建住宅等级制,使富而不贵的徽商在住宅的布局和装饰上不得不有所顾忌;四是徽州“邑中多巧艺”,明清时徽州百工竞技,会使出浑身解数,巧夺天工,为三雕艺术的辉煌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与机遇。
婺源晓起村砖雕(图片来演网络)
歙砚,因砚石产于婺源县溪头乡的龙尾山而又名龙尾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唐代,婺源属歙州,因以州名物而习惯称歙砚。龙尾砚石质优良,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觳里,金声而玉德”之特点,为历代所推崇。苏东坡为求得龙尾砚曾写下了赞誉有加的《龙尾砚歌》,黄庭坚在其《砚山行》中留下了“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的感叹,蔡襄更是由衷发出了“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的感慨。龙尾砚天然纹理美观多样,有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银晕、龙鳞、玉带、豆斑等数十个品种。如今,婺源制砚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汲取书画、金石、石雕等艺术门类的营养,生产出更具文化意蕴,同时也更具现代审美意识的砚台,被当代书画家誉为“砚国明珠”。
龙尾砚(图片来演网络)
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樊枫艺术工作室”平台
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登陆樊枫雅昌艺术微网
查阅更多相关艺术资讯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